我的毕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大隋帝国 > 二八骨肉相残的悲剧

二八骨肉相残的悲剧(第2/2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谅急命大将赵子开率十几万大军,火速南下据守高壁(今山西灵石县南),连营五十里,在朝廷军面前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。

    杨素率军抵达后,马上命诸将从正面攻击汉军,然后亲率一支精锐,攀越悬崖峭壁,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了汉军大营的后方。

    由于汉军兵力强大,杨素麾下将士多有怯战之心。为了激励士气,杨素便拿出了他的杀手锏,故意命部队扎营,然后让副手挑选三百人守营,其他人随他一起进攻。大家一听有守营名额,纷纷拼抢,很快就有三百个兵油子抢到了名额。那些没抢到的人当然不服,于是整个兵营吵吵嚷嚷,乱成一团。

    杨素早料到会有这个场面,便把副手叫进来,诘问外面发生了什么事。副手据实禀报,杨素一声冷笑,命副手将刚才抢到名额的那三百个人就地斩首。

    当三百颗脑袋全都睁着双眼滚成一堆的时候,杨素便集合部队,对着部众高声问:还有谁想留守?

    这一次,他得到的回答当然是一片沉默。

    杨素再问有谁愿意出战,然后就听到了所有人异口同声的一声回答:我!

    杨素无声一笑,随即大手一挥,全军立刻像一支离弦之箭,直插汉军后背。

    赵子开及其部众万万没料到朝廷军会从后面杀过来。就在他们愣神的间隙,五十里大营已经到处燃起火焰,而且四周响彻隆隆的战鼓声。汉军一下子崩溃了,人人争相逃命,人马互相践踏,彻底失去了抵抗力。杨素旋即与诸将南北夹击,斩杀了数万汉军。其他侥幸未死的汉军全部逃散。

    杨谅得知赵子开的十几万大军竟然一战而溃,大为恐惧,但是为了避免被包围的命运,还是硬着头皮,亲率最后的十万大军南下,在蒿泽(今山西汾阳市北)列阵抵御。

    人在倒霉的时候,喝凉水都塞牙。杨谅刚刚带着部队进入战斗位置,老天就开始下雨了,还连着下了几天几夜,直把汉军上下都淋成了落汤鸡。杨谅大为沮丧,准备撤退休整。当初力劝杨谅起兵的王頍,料定汉军这一退,士气必定更为削弱,遂力阻撤兵:“杨素孤军深入,士马疲敝,大王亲率精锐士卒迎战,其势必胜。如今一看到敌人便自行撤退,不但示敌以怯,而且会令军心沮丧,更增加敌军的气焰,望大王三思,万万不可撤兵。”杨谅不听,当即把部队撤回了清源(今山西清徐县)。王頍情知大势已去,就暗暗叮嘱他儿子:“事情不妙,我军必败,你一定要跟紧我。”王頍话音刚落,杨素大军就已开始攻击清源。汉军士气低落,几乎无法组织像样的防御,杨谅不得不再次后撤,退保老巢并州。

    然而,清源守不住,并州照样不保。当杨素大军将并州城团团围困时,杨谅终于绝望了,遂打开城门向杨素投降。

    王頍知道自己一旦落到杨素手里,肯定会死得很难看,便带着他儿子偷偷出逃,准备投奔突厥。但是,此时并州四面的所有道路均已被朝廷军封锁,王頍父子插翅难飞。最后,王頍对他儿子说:“我的谋略不亚于杨素,只因建言不被采纳,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。我绝不能束手就擒,让小人得志。我死之后,你千万不要投奔亲戚朋友。”说完当场自杀。

    王頍之子东躲西藏,饿了好几天,最后实在忍不住,只好投奔亲戚朋友,旋即被告发,然后押赴并州斩首,连同王頍的尸首一起被枭首示众。

    杨谅从起兵到投降,前后还不到两个月。

    杨素班师凯旋,将杨谅押回了长安。满朝文武纷纷上奏,要求将杨谅斩首。杨广心里当然也恨不得杨谅早点死,不过他现在已经是天子了,总要表现出一点宽容的姿态。于是,杨广便用一种极度伤感的口吻对群臣说:“朕现在只剩下两个兄弟了,心中实在不忍,就让朕违背一次国法,恕他一死吧。”随后,杨广将杨谅废为庶民,开除了他的皇族属籍,并将其软禁。

    死罪虽免,但杨谅这么活着,实际上比死还惨。没过多久,杨谅就一命呜呼了。至于他到底是抑郁而终,还是被杨广下了毒手,那就没人知道了。

    至此,杨广四个同父同母的兄弟已经有三个不得善终,剩下最后一个杨秀虽然还苟活于世,但长期遭到软禁,已经生不如死,形同废人。

    当年,隋文帝杨坚曾经不无自豪地对群臣说:“前朝的天子们,大多沉溺情欲,宠幸姬妾,致使嫡子与庶子为了继承权而争斗不止,所以才有废立太子之事,以致国家危亡。朕别无姬妾,五子同母,可谓真兄弟也,怎么会有这方面的担忧呢?!”然而,就是这五个一母同胞的“真兄弟”,却上演了一幕幕骨肉相残的悲剧,这对于因“五子同母”而引以为豪的杨坚来讲,无疑是一个绝妙而无情的讽刺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